私企作为商事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各种项目的进行及日常商业合作中,合同是企业经营行为中最基本的法律文本,用以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彼此的利益。一份合同一旦签订,就涉及到企业的收益和成本。合同风险是企业最核心的风险之一,因合同纠纷产生的诉讼也颇为常见。例如: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从实践中发生的大量企业法律纠纷来看,多数是由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不规范造成的。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重视对合同风险的防范。
(一)合同订立中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管理是一个针对合同从无到有、开始履行到履行完毕全过程管理、监控的过程,具体包括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以及后合同义务的履行等各个环节全过程的管理。关于合同订立法律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关注以下方面:1、加强对企业公章或合同章的保管;2、签约前对合作对象主体资格及信用的调查,因合同不同调查侧重也不同;3、对企业职工合同签订授权的管理与规范;4、合同条款的规范审查。主要应注意质量标准条款、交付方式条款、付款条款、定金条款、违约条款、争议管辖条款等;5、合同文本签章的规范。
(二)合同履行中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签订后,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1、履行义务时应注意的风险。例如对于买卖合同,如果按照约定由我方送货,交付时必须由合同中注明的经办人签收货物,或者由经对方书面授权的其他人签收。2、收款时应注意的风险。例如,支票付款的情况下,接收支票时应注意对支票进行审查收款人名称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清楚、大小写的金额是否一致、大写数字是否正确、印鉴是否清晰、审查背书(如有背书)是否连续、支票有无伪造变造的痕迹;3、
出具收据和接收收据时谨慎注意;4、妥善保管好合同的原件以及双方履行中往来的全部书面记录,传真件必须及时复印加以保存;5、合同变更、转让管理合同时,对签订补充合同、货款支付等问题予以重视。
(三)合同纠纷诉讼
合同履行中发生纠纷,双方未能就合同纠纷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进入诉讼或仲裁程序,企业可能需要了解如下问题:1、案件应当通过诉讼还是仲裁解决,具体应当由哪家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2、需提交哪些证据?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否则将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企业在合同履行中应注意保存合同及附件、补充协议、交货、验收、发票等凭证、关于损失的证据等相关证据。3、是否有必要申请诉讼保全?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而对一方当事人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提供担保等措施。4、是否超过诉讼时效?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但最长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不超过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