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是指公司股东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股东的融资方式,总股本同时增加。股权质押融资、股权交易增值融资、股权增资扩股融资和股权的私募融资,逐渐成为民营中小企业利用股权实现融资的有效方式。
(一)什么是私募股权融资?
私募股权融资是指一些非上市企业通过私募的方式采用的一种权益性融资方式。以私募股权方式融资,应当避免融资目的不明。企业仅知道通过转让股权可以获得资金,但对股权私募融资了解甚少,可能因经营理念不同或引入竞争者或影响上市进程或被稀释股权等导致法律纠纷。建议企业应首先明确股权私募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单纯的融资、部分股权套现、引入战略伙伴,还是为了最终上市。私募股权的性质不同,所选择的投资者也不同。
(二)股权融资可能有哪些风险?
1.经营风险
股权融资带来的突出问题是资本使用效率不高,即大量廉价权益资本的流入。在公司上市以后,轻易地把资金投到自己根本不熟悉,与主业毫不相干的产业中,放弃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转而千方百计迎合市场喜好,在项目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又随意变更投资方向。从长远看必然影响公司的盈利,影响公众投资的回报,最后会影响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2.运作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证券市场上对股权融资的投向审批不严,上市公司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从事证券的发行、交易、管理或者其他活动中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并不少见。
(三)怎么防范股权融资风险?
1.一般来讲,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组织在向一家公司注资时,为保护其自身利益,投资机构一般会要求与融资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约定融资方要向投资方提供业绩保证或者董事会人员安排保证等等。公司控股股东在签订协议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协议对公司控制权的影响,要客观估计公司的成长能力,不要为了获得高估值的融资额,做出不切实际的业绩保证或不合理的人员安排保证。
2.控股股东在与投资方签订业绩保证协议之前,要正确认识到该等协议的对赌性,即业绩达到一定条件时,融资方行使一种权利;业绩未达到一定条件时,投资方行使一种权利。不能仅仅考虑赢得筹码时所获得的利益,而更应考虑输掉筹码时是否在自己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3.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投资方要求融资方进行董事会人员的安排保证时,一定要首先保证自己的人员安排以及人员安排是否能代表自己的利益,并能使上述人员服从自己的利益安排;融资方应在公司章程或投资协议中,对董事会如何获得授权、获得何种授权、在怎样的条件下获得授权、行使权利的期限以及对董事会行使权利不当时的救济等等条款,都应有详细规定。
股权融资逐渐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流方式,但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会导致潜在的法律风险。如何有效进行风险防控,是在融资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您对股权融资风险防控有任何疑问,请在下方留言,HOPES律师会在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帮您定制系统的解决方案。